刘海粟泼彩山水画赏析

发布时间:2020-11-17

浅谈刘海粟的泼彩山水画艺术-朴勇

 

 

刘海粟, 字季芳, 生于 1896年, 江苏省武进县 (今常 州市 ) 人。出身官宦世家的刘海粟, 自幼天资聪颖, 个性 极强, 很小便流露出率性不羁、好征服、好风云的气质。 1912年, 刘海粟到了上海, 与乌始光等筹办上海图画 美术院, 并取苏轼 / 渺沧海 一粟词意, 改名海粟,1915年, 破天荒地开设了人体写生课, 陈列人体习作, 引 起了 轩然大 波, 刘海粟也 因此 而得艺术叛徒之名。

 

广告<东易日盛>23年品质筑家,国民A股上市家装行业,55项国家施工技术,^^八级质量保障体系,1对1专业服务,足不出户给您...

 

1927~ 1940年期间, 他游历于海外, 期间在日本、瑞士、 意大利、德国、雅加达、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了画展, 成果 颇丰, 特别是 1935年在欧洲进行了长达为期一年的巡展, 并与海外艺术大师们进行了诸多绘画艺术交流。

 

 

一、刘海粟艺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 政治腐败,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光 绪帝接受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变法图强的主张, 废科举, 兴学堂, 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辛亥革命后, 一批爱国志 士和学者, 提倡新文化启蒙运动, 欲向西方寻求真理, 图 强救国。他们认为振兴中华, 必 须振兴教育, 首倡美育。 在救亡与启蒙的思潮中, 这一时期的美术运动由此而浸透 着无比深沉的民族忧患。而民族劣势心态下激烈的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的呼声, 也在美术界激起了引进西画改良中国画的运动, 延续了近千年的传统画学体系 和价值秩序开始裂变、重构。 在当时的社会, 要在中国发起美术革命的运动, 树立 美术学校的旗帜, 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刘海粟创办的 上海美专, 虽然得到康有为、蔡元培等人的支持, 但在那 办校成风的年月里这个仅十几人的学校并未引起社会多大 注意。创业初始, 举步维艰, 特别在使用人体模特及陈列 人体习作后, 刘海粟更是被骂成艺术叛徒, 一时毁誉 交集, 他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这种严峻的形势 下, 刘海粟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在新旧文化的斗争中逐步 确立自己的地位。主持上海美专期间, 他曾两度赴欧洲考 察学习。当时的法国画坛, 可谓流派纷呈, 而刘海粟最欣 赏的是后期印象派作品, 他感到后期印象派与中国清代的 石涛有相通之处, 通过对两者的比较, 根据自身的特点, 扬长避短, 确立了中西变通融合的新的艺术道路, 在国画 中运用了后印象派那种刺激的、粗暴的色彩, 形成了自己 的独特艺术风格。 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实践与人生体验的自然结果, 这是以国 学为基, 以西画为媒, 以生活为源, 以书法为骨, 以气韵 为主, 以精神为本, 创造出了具有大气、豪气、霸气 风格独特、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广告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为您提供各种上海自动化仪表四厂,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等,高品质保障,现货供应,库存充足,...

 

二、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刘海粟的绘画, 虽然尊重艺术规律, 尊重传统绘画技 法, 但他同时不为成法所拘, 凭着勇于创新的精神, 努力 实现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他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 水和章法、意境等等, 做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 又受后期 印象派等光色处理方法的启发, 在国画中, 他常在泼墨的 基础上泼彩, 融入了后印象派那种刺激的、粗暴的、非理 性的色彩, 气势非凡, 魅力异常, 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 冲击。他的泼彩画完全将中外艺术两种不同程度的精神结 合起来, 实现了融合中西艺术、开创绘画新局面的宏愿。 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已真正代表了他的艺术风格。

 

 

用笔的态度

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历代画家以笔墨状物、传神、抒情、达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形式多样,在丰富多彩的笔墨情趣中,蕴涵着画家对物象形神和作品意境的追求,传达了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使观者产生美的感受,所谓/笔墨传情就是这个意思。黄宾虹曾说过:/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而刘海粟的泼彩山水画艺术,即遵循了/用墨离不开用笔这一原则。刘海粟晚年所作的山水画,无论是多么的狂暴动感,也无论突破传统的幅度多么大,但仍然能立得住,就是因为他的用笔非同寻常。他在作画时的用笔,讲求/骨法用笔,就是用篆书的笔法,把书法和掌握用笔结合起来,用中锋线条构建山石的骨骼,笔笔中锋,宛如/龙蛇一般颤动的线条,看起来非常有气势,有力量。他还将/骨法用笔概括为/笔致,意在于强调中国画的用笔妙在能变化,有意致,不只是有力度,所以他的画中处处可见许多状如金刚杵屋漏痕的骨线。如万松暮霞镜心,这幅画中把朱青色和墨在水分流动中相互融和,形成大块的山体,而松树和右边一组山石是用/屋漏痕中峰线条勾勒的,整幅画色墨交相辉映,线面形成对比,这种特殊效果的形成,正是源于刘海粟对传统国画用笔的深刻理解。